找到相关内容1533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最初的根本佛法

    :依身体内外来分,苦有二种:   (1)内苦:指身痛、头痛等四百零四种病的身苦,以及忧愁、恐怖、嫉妒、猜疑等心苦。   (2)外苦:指来自大自然的风雨、寒热、雷电、霹雳等灾害,以及虎狼、狮豹、蛇虫等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94569191.html
  • 塔尔寺羌姆舞蹈的结构和特征分析

    执”和欲念,应是力图征服的内敌。这时的羌姆,是作为宗教修行的助力。  其二,除了“三毒”和“五毒”这样内在的魔障,与佛教相对抗的外道和危害众生的自然灾害等,便是外部敌人。从桑耶寺“金刚舞”诞生之日起,...

    马·古兰丹姆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61669798.html
  • 《六度集经》与中国民间故事

    出自西北陕西、宁夏地区的几篇异文特别值得注意。上述东北、东南地区的同型故事,不论形态繁简,都是以洪水中乘船逃难为背景来串连角色,结构故事。由于这些地区洪水灾害频繁发生,使它同印度故事的叙述模式十分接近。...

    刘守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563870028.html
  • 明朝宗教政策合论

    寺额护敕。英宗令将侯介送法司治罪,并切责秦王。大致天顺时期,寺观修建增多,但还略有约束举动。   本文原文  宪宗即位,在登极诏中称要停止寺院修建。 但是,崇尚佛教本身已经风气日重,朝廷因自然灾害发生而令...

    赵轶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44070242.html
  • 敦煌的疑伪经与图像

    就是北魏复法时所伪撰。   在我国,随着佛教的传入,末法思想也就相继而传播,几乎贯穿于我国整个佛教史。尤其是随着出现一次灭佛事件之后,往往就有一次末法思潮的出现。再加晋世以来,战乱灾害频繁,民俗败坏,...

    殷光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33170568.html
  • 佛教的传播与民族性──以佛光山在菲律宾佛教乐艺弘传为例

    烹饪、中国结、儿童班、儿童合唱团、儿童夏令营、妇女法座会等各项文教活动,并以法会共修提供当地信徒信仰依归。此外菲国为一天然灾害繁多的国家,凡遇水灾、地震、火山爆发,集合佛光会员大众,成立急难救助队,远...

    永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33570573.html
  • 福建哲学和宗教

    天子”贯彻到人间,故天下之人都要服从君主的统治。他的这一理论被统治者有效地加以利用,而他认为统治者应顺从天意,施行仁政,否则将招致自然灾害、政权垮台。当然,这只是董仲舒的一厢情愿的空想而已。   王充是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41270605.html
  • 法华三昧之检讨及修学之经过

    。」  录小止观偈。  十三、弃睡盖----汝起勿抱臭尸卧,种种不净假名人。  如得重病箭入体,诸恶痛集安可眠。如人被缚将去杀,灾害  垂至安可眠。结贼不灭害未除,如同毒蛇同室居。亦如卧阵  两刃间,...

    张圣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540371069.html
  • 传统中国人的精神空间与生存方式

    直接情感为基础的家庭伦理推广到社会,形成儒家伦理。但农业社会的人际交往是简单的,这种推广十分宽氾,没有必要加以巩固并制度化。除非土地与人口增长形成尖锐矛盾,或外敌入侵、自然灾害威胁整个社会,需要强化中央...人际关系和秩序,最终归于人际间的生存利益。儒家伦理在有限的圈子里的社会协调功能是很有效的,但超出人们相知、相交的范围,就难以构成强有力的整合核心。   人们面临共同的自然灾害(如黄河氾滥)时,需要不同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51071204.html
  • 加强佛教自身建设 共同构建和谐社会——参加中国佛教协会会长扩大会议的三大语系佛教代表访谈录

    人类的摩擦、灾害也一天天地会多起来。  怎样深入地理解“善用其心,善待一切”呢?“善用其心”就是大智慧;“善待一切”就是大慈悲。把它归到佛教的整个教义体系、教义思想里面,那就是大智慧、大慈悲。再把它推...

    桑吉扎西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383171409.html